公务员考试古诗常识高频考点
朝代与代表诗人
公务员考试常考的诗人及其所属朝代如下:
朝代 | 代表诗人 | 代表作 |
---|---|---|
先秦 | 屈原 | 《离骚》《九歌》 |
唐代 | 李白、杜甫、白居易 | 《将进酒》《春望》《琵琶行》 |
宋代 | 苏轼、陆游、辛弃疾 | 《水调歌头》《示儿》《青玉案》 |
元代 | 马致远、关汉卿 | 《天净沙·秋思》《窦娥冤》 |
明清 | 纳兰性德、龚自珍 | 《长相思》《己亥杂诗》 |
考点提示:
- 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李白)和“现实主义”(杜甫)为主。
- 宋代词坛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名句与出处
公务员考试常考的古诗名句及作者:
名句 | 作者 | 出处 |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李白 | 《将进酒》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 | 《过零丁洋》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 | 《己亥杂诗》 |
答题技巧:
- 注意名句的“关键词”,如“广厦千万间”对应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句,如文天祥的“丹心照汗青”体现民族气节。
古诗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
作者与作品匹配题
例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
A. 辛弃疾 B. 苏轼 C. 李清照
答案: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解题技巧:
- 熟记高频诗人的代表作,如苏轼的“大江东去”、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
- 注意“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避免混淆。
名句填空题
例题:
“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
解题技巧:
- 背诵经典名句,尤其关注对仗工整的诗句。
- 注意易错字,如“疑无路”而非“已无路”。
古诗背景与主题分析题
例题: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靖康之变
答案:A(安史之乱)
解题技巧:
- 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如杜甫的诗多反映战乱民生。
- 结合诗句内容判断,如“国破山河在”暗示国家动荡。
备考建议
- 系统梳理高频诗人及代表作,制作思维导图帮助记忆。
- 每日背诵3-5句名句,重点关注公务员考试真题中的高频诗句。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歌,避免死记硬背。
- 多做模拟题,熟悉出题方式,提高答题速度。
拓展阅读:古诗中的常见意象
意象 | 象征意义 | 示例诗句 |
---|---|---|
月亮 | 思乡、怀人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
杨柳 | 离别、依依不舍 |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
菊花 | 高洁、隐逸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
鸿雁 | 书信、远行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
公务员考试中的古诗常识并不难,关键在于系统梳理、理解记忆,通过掌握高频诗人、名句及背景知识,结合真题训练,考生可以轻松应对相关题目,建议在备考时多积累、多练习,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考试成绩。
引用说明:本文参考了《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唐诗三百首》等权威资料,并结合近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