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务员考试概况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于2017年10月30日启动报名,12月10日进行笔试,招录规模达2.8万余人,较2017年增加约1000个岗位,地方公务员考试(省考)则集中在2018年3-4月进行,多数省份参与全国联考。
关键数据:
- 报名人数:全国超165万人通过资格审查,竞争比达58:1
- 热门岗位: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国际合作部"联络处主任科员"岗位竞争比达2666:1
-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招录总数的82.6%
- 基层导向:省级以上机关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要求比例达77.3%
考试重要时间节点
考试类型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面试时间 |
---|---|---|---|
国家公务员 | 10.30-11.8 | 12.10 | 2018年2-3月 |
多省联考 | 3月中下旬 | 4.21 | 2018年6-7月 |
深度解析
(一)笔试科目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
- 题量:省级135题/地市级130题
- 模块分值:
- 常识判断(20题)
- 言语理解(40题)
- 数量关系(15/10题)
- 判断推理(40题)
- 资料分析(20题)
-
申论
- 省级:5道大题,侧重宏观分析
- 地市级:5道大题,侧重执行能力
- 新增题型:应用文写作比重提升
(二)面试形式
- 结构化面试:占比85%,含综合分析、应急应变等题型
- 无领导小组讨论:外交部、银保监会等部门采用
- 专业测试:部分岗位加试外语、财务等专业科目
2018年考试政策新变化
-
招录政策调整
- 艰苦边远地区岗位学历放宽至大专
- 建立"二次调剂"机制,首次面试后空缺岗位再招录
- 残疾人专项岗位增加至92个
-
革新
- 行测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考题
- 申论材料聚焦"乡村振兴""放管服改革"等年度热点
- 面试增加"岗位匹配度"测评维度
科学备考方案
(一)四阶段复习法
-
基础阶段(2个月)
- 完成《行测》五大模块系统学习
- 精读《理论热点面对面》积累申论素材
-
强化阶段(1.5个月)
- 每日限时模考训练
- 建立错题本分析错误规律
-
冲刺阶段(1个月)
- 参加全真模考适应考试节奏
- 重点突破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
临考阶段(1周)
- 调整生物钟与考试时间同步
- 梳理时政热点和重要政策文件
(二)高分技巧
- 行测:掌握"选项分析法""代入排除法"等实战技巧
- 申论:学会"金字塔式"答题结构,引用十九大报告原文
- 面试:运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组织答案
常见问题解答
Q:非应届生如何选择岗位?
A:建议优先选择要求基层工作经历的岗位,如中央部委驻地方机构,可降低竞争比例30%以上。
Q:如何应对申论大作文?
A:采用"五段三分式"结构:开头引用政策+三个分论点(政策、执行、监督)+升华结尾,2018年高分作文普遍采用"问题-原因-对策"的逻辑链条。
Q:面试着装有何讲究?
A:男性建议深色西装+纯色领带,女性可选套装或连衣裙,避免夸张配饰,保持发型整洁,根据岗位特点调整风格,如基层岗位可适当朴素。
权威备考资源推荐
-
官方文件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 《公务员录用面试组织管理办法》
-
教材选择
- 行测:《华图模块宝典》
- 申论:《中公申论范文宝典》
- 面试:《粉笔面试的经验》
-
数据平台
- 国家公务员局官网(发布招录数据)
- 公考雷达APP(智能岗位匹配)
参考资料:
- 国家公务员局《2018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
- 人社部《2018年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情况通报》
- 《中国公务员考试发展报告(2018)》
-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务员能力素质模型研究》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官方公开渠道,备考建议综合多位上岸考生经验整理,具体政策以当年招录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