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解剖与生理基础
乳腺解剖结构
- 位置与分区:乳腺位于胸大肌浅层,上至第2肋,下至第6肋,内侧至胸骨旁线,外侧至腋中线。
- 组织结构:由腺体、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分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叶由多个小叶组成,小叶末端为腺泡。
-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内乳动脉)、胸外侧动脉和肋间动脉分支。
- 淋巴引流:75%淋巴液引流至腋窝淋巴结(前哨淋巴结),其余至内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乳腺生理变化
- 激素影响:雌激素促进导管发育,孕激素促进腺泡增生,催乳素促进乳汁分泌。
- 月经周期变化:经前期乳腺充血、胀痛,经后缓解。
乳腺常见疾病
乳腺良性病变
- 乳腺增生症:与内分泌失调相关,表现为周期性疼痛和结节感,需与乳腺癌鉴别。
- 乳腺纤维腺瘤:青年女性多见,边界清晰、活动度好的无痛性肿块,超声示低回声结节。
- 乳腺囊肿:超声检查可确诊,穿刺抽液可缓解症状。
乳腺恶性疾病(乳腺癌)
- 流行病学:女性发病率首位,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BRCA1/2突变)、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等。
- 病理分型:
- 非浸润性癌:导管原位癌(DCIS)、小叶原位癌(LCIS)。
- 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最常见)、浸润性小叶癌等。
- 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乳头溢血、皮肤橘皮样变、乳头凹陷等。
- 诊断方法:
- 三联检查:触诊 + 超声/钼靶 + 穿刺活检(金标准)。
- 分子分型:Luminal A/B、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差)。
乳腺癌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 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肿瘤≤3cm,距乳头>2cm),术后需放疗。
- 改良根治术:切除乳腺+腋窝淋巴结清扫,保留胸大肌。
- 前哨淋巴结活检:减少腋窝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如淋巴水肿)。
综合治疗
- 化疗:适用于高风险患者(如三阴性乳腺癌),常用方案:AC-T(阿霉素+环磷酰胺→紫杉醇)。
- 放疗:保乳术后全乳照射,根治术后高危患者需胸壁+区域淋巴结照射。
- 内分泌治疗:Luminal型患者使用他莫昔芬(绝经前)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绝经后)。
- 靶向治疗:HER2阳性患者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
考试高频考点
-
乳腺癌TNM分期(2023 AJCC第8版):
- T1:肿瘤≤2cm;T2:2-5cm;T3:>5cm;T4:侵犯胸壁/皮肤。
- N1:1-3枚腋窝淋巴结转移;N2:4-9枚;N3:锁骨下/内乳淋巴结转移。
-
乳腺癌筛查指南:
40岁以上女性每年钼靶检查,高危人群(如BRCA突变)可提前至30岁。
-
特殊类型乳腺癌:
- Paget病:乳头湿疹样改变,伴导管内癌。
- 炎性乳腺癌:皮肤红肿、橘皮样变,预后差。
临床思维与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
50岁女性,右乳无痛性肿块3个月,质硬、边界不清,钼靶示簇状钙化,活检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
问题:下一步处理?
答案:
- 完善分期检查(胸部CT、骨扫描、腹部超声)。
- 根据分期选择手术(保乳/改良根治)+ 前哨淋巴结活检。
- 术后根据病理决定辅助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
参考文献
- 《外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
-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8th Edition.
仅供学习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