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
-
中国美术史
- 史前至秦汉:彩陶文化(仰韶、马家窑)、青铜器纹样(饕餮纹)、秦汉画像石/砖。
- 魏晋至宋元:顾恺之“传神论”、敦煌壁画、宋代院体画与文人画(范宽、郭熙)、元四家。
- 明清及近现代:吴门四家、八大山人、海上画派、徐悲鸿与中西融合。
-
西方美术史
- 古典至文艺复兴:古希腊雕塑(比例与和谐)、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
- 巴洛克至印象派:鲁本斯的动态构图、莫奈的光影实验、后印象派(梵高、塞尚)。
- 现代与当代艺术:毕加索立体主义、杜尚现成品艺术、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
-
艺术理论与批评
- 重要概念:形式分析、图像学(潘诺夫斯基)、社会艺术史(贡布里希)。
- 经典著作:《艺术的故事》《中国绘画史》(傅抱石)。
备考策略
-
时间轴记忆法
按朝代或世纪梳理关键艺术家与作品,例如制作对比表格:
| 时期 | 中国代表作品 | 西方代表作品 |
|------------|--------------------|----------------------|
| 15世纪 | 沈周《庐山高图》 | 波提切利《春》 | -
图像分析训练
- 步骤:描述构图→分析技法(如皴法、透视)→解读主题与符号→联系历史背景。
- 案例:分析《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生活与北宋社会经济。
-
高频考点聚焦
- 中国:谢赫“六法论”、文人画与院体画之争。
- 西方:文艺复兴三杰、印象派与摄影技术的关系。
考试题型与答题技巧
- 选择题
注意细节:如“下列哪项不属于扬州八怪?”需熟悉艺术家归属。
- 名词解释
- 结构:定义+代表人物/作品+艺术影响,例:
“青绿山水”: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为主色的山水画,代表如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体现唐宋宫廷绘画的富丽风格。
- 结构:定义+代表人物/作品+艺术影响,例:
- 论述题
- 采用“总分总”结构,结合社会背景。
题目:论佛教对中国南北朝美术的影响。
论点:1) 石窟艺术兴起(云冈、龙门);2) 绘画题材宗教化;3) 雕塑风格本土化演变。
- 采用“总分总”结构,结合社会背景。
推荐学习资源
- 书籍:
-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编)
- 《加德纳艺术通史》(权威西方美术史教材)
- 纪录片:BBC《艺术的力量》、央视《百年巨匠》。
- 在线资源:Google Arts & Culture(高清作品图像)、故宫博物院官网。
常见误区提醒
- 避免混淆相似流派,如“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区别。
- 作品名称、年代需准确记忆(如莫奈《日出·印象》创作于1872年)。
引用说明:
本文部分观点参考自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材,历史年代依据权威艺术史年表。
(注:实际备考请以最新考试大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