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性质与目的
2018年播音考试大纲是教育部及相关专业机构制定的选拔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的标准化依据,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及即兴反应能力,为高校招生及行业人才选拔提供科学参考。
与要求
普通话语音与发声
- 考查重点:声母、韵母、声调的标准发音;语流音变(如轻声、儿化音)的规范运用。
- 要求:考生需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吐字清晰,共鸣控制得当。
语言表达与思维反应
- 即兴评述:根据给定话题(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进行3分钟连贯表达,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 模拟主持:设定不同场景(新闻播报、综艺节目等),考查语言组织能力与舞台表现力。
文学作品朗读
- 篇目类型:散文、诗歌、小说片段等,侧重情感表达与节奏把握。
- 评分标准:情感真挚、语调自然,能准确传递文本内涵。
新闻播报与评论
- 新闻稿件播报:要求语音规范、语速适中,重点突出。
- 新闻评论:针对时事热点发表见解,体现深度思考能力。
才艺展示(部分院校要求)
- 可选形式:朗诵、配音、声乐、舞蹈等,时长不超过5分钟,需体现艺术表现力。
考试形式与分值
- 初试(笔试或线上提交):普通话测试、文化常识(占比30%)。
- 复试(现场考试):语言表达、新闻播报、即兴评述等(占比70%)。
- 总分:通常为300分,各院校可能微调权重。
备考建议
- 基础训练:每日跟读《新闻联播》,强化语音标准性。
- 素材积累:关注人民网、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时事评论,建立观点库。
- 模拟练习:录制视频复盘,优化肢体语言与表情管理。
- 文化课巩固:文学、历史、艺术常识是加分项,需系统复习。
评分标准示例
项目 | 评分要点 | 分值占比 |
---|---|---|
普通话语音 | 声韵调准确性、音色控制 | 25% |
语言表达 | 逻辑性、感染力、流畅度 | 30% |
即兴能力 | 反应速度、观点深度 | 25% |
形象气质 | 仪态、着装、镜头感 | 20% |
注意事项
- 服装要求:简洁大方,避免夸张配饰,建议正装或商务休闲。
- 设备检查:线上考试需确保网络稳定、收音清晰。
- 心理调适:考前模拟高压环境,减少紧张情绪。
引用说明参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及多所高校播音专业考试说明,结合行业专家建议整理,具体考试要求请以报考院校当年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