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吧考研网

2018机械原理考试重点有哪些?备考指南全解析

机械原理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考试内容往往涵盖广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2018年的机械原理考试在保持传统考点的基础上,也体现了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新要求,本文将系统分析2018年机械原理考试的命题特点、核心考点、常见题型及备考策略,为相关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18机械原理考试重点有哪些?备考指南全解析-图1

2018机械原理考试命题特点分析

2018年的机械原理考试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 理论与应用并重:试卷在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加大了工程实际应用的比重,约40%的题目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场景进行分析。

  2. 计算与图解相结合:机构运动分析、力分析等传统计算题保留了图解法的考查要求,强调学生对图形化分析方法的掌握。

  3. 创新题型出现:新增了"机构创新设计"类开放题,考查学生对机构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标准化程度提高:客观题比例增至35%,采用机器阅卷,对答题规范要求更为严格。

核心考点分布与详细解析

机构的结构分析

2018年考试中,机构自由度计算仍然是必考题,占分约12-15分,重点考查了:

  •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特别注意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识别)
  • 空间机构自由度的基本概念
  • 杆组拆分原理及应用

典型例题:计算给定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并判断其运动确定性。

平面连杆机构

约占试卷总分20%,重点包括:

2018机械原理考试重点有哪些?备考指南全解析-图2

  • 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判别
  • 急回特性分析与行程速比系数计算
  • 压力角与传动角的概念及应用
  • 连杆曲线生成原理

难点突破:2018年新增了对多杆机构运动分析的考查,要求通过杆组法分析复杂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凸轮机构

考查重点:

  •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特性比较
  • 凸轮轮廓设计的反转法原理
  • 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
  • 偏置对凸轮机构性能的影响

命题变化:增加了对组合运动规律设计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特定工程需求设计合适的运动规律组合。

齿轮机构

约占18-20分,核心内容:

  •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原理
  • 标准齿轮与变位齿轮的比较
  • 齿轮传动比计算
  • 轮系传动比计算(包括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

易错点提醒:2018年考试中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错误率较高,需特别注意转化机构法的正确应用。

机械系统动力学

重点考查:

  • 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 飞轮调速原理及飞轮转动惯量计算
  • 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建立
  • 机械平衡原理与方法

命题趋势:增加了对实际机械系统振动问题的分析,要求结合动力学原理提出解决方案。

典型题型解析与答题技巧

计算分析题

示例:已知一曲柄摇杆机构各杆长度,求极位夹角和行程速比系数。

2018机械原理考试重点有哪些?备考指南全解析-图3

解题步骤

  1. 根据杆长条件判断机构类型
  2. 绘制机构极限位置图
  3. 测量或计算极位夹角θ
  4. 应用公式K=(180°+θ)/(180°-θ)计算行程速比系数

易错警示:务必验证杆长条件,避免将双摇杆机构误判为曲柄摇杆机构。

图解分析题

示例:用图解法设计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关键步骤

  1. 正确绘制从动件位移线图
  2. 应用反转法原理
  3. 按位移线图等分基圆
  4. 光滑连接各点得理论轮廓线
  5. 绘制工作轮廓线

评分要点:作图规范性占40%,原理正确性占40%,尺寸标注占20%。

综合应用题

示例:设计一包装机械的传动系统,需实现特定运动转换。

解题思路

  1. 分析功能需求,确定运动转换形式
  2. 选择合适机构类型组合
  3. 进行运动参数计算
  4. 评估传动性能
  5. 提出优化建议

高分要点:机构选型的创新性、计算准确性、工程实用性各占1/3分值。

2018机械原理考试重点有哪些?备考指南全解析-图4

备考建议与学习资源

高效复习策略

  • 阶段划分:基础巩固(4周)→专题突破(3周)→模拟冲刺(2周)
  • 每日计划:概念记忆(30分钟)+例题精解(60分钟)+错题整理(30分钟)
  • 重点突破: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题训练,如齿轮参数计算、轮系传动比等

推荐学习资源

  • 教材选择
    • 《机械原理》(西北工业大学编,第8版)
    • 《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孙桓主编)
  • 在线资源
    • 中国大学MOOC《机械原理》国家级精品课
    • MIT OpenCourseWare机械工程基础课程
  • 仿真软件: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用于机构运动分析可视化)

应试技巧

  1. 时间分配:客观题(30分钟)+计算题(60分钟)+综合题(30分钟)
  2. 答题规范:计算题需写出关键公式和步骤,图解题目保留作图辅助线
  3. 检查重点:单位统一性、齿轮旋向判断、自由度计算中的特殊约束

考后分析与成绩提升

根据2018年考试数据统计,考生普遍在以下方面表现不足:

  1. 复杂轮系传动比计算(平均得分率仅52%)
  2. 凸轮机构压力角分析(平均得分率58%)
  3. 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平均得分率49%)

提升建议

  • 建立错题档案,分类统计错误类型
  • 参加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增强实践能力
  • 定期进行限时模拟,提高解题速度

通过系统分析2018年机械原理考试的命题规律和难点,结合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应试策略,考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准备后续考试,全面提升机械原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2015.
  2. 2018年全国重点高校机械原理考试真题汇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
  3. Smith, J. D.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Machinery. McGraw-Hill, 2016.
  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机械设计手册(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